首页

加入收藏

您现在的位置 : 首页 > 体育健身

几十年前,几乎人人肚子里都有的蛔虫,为什么现在没有听说过了?

时间:02-16 来源:体育健身 访问次数:96

几十年前,几乎人人肚子里都有的蛔虫,为什么现在没有听说过了?

文|鲸探所编辑|鲸探所“你就是他肚子里的蛔虫!”相信这句话大家都听过。但是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疑惑过,为什么会用蛔虫来形容了解一个人的想法呢?几十年前,似乎人人肚子里都有过蛔虫,为何现在没有听说过了呢?紧紧拥抱你的小肠—蛔虫真面目20世纪中期,由于卫生条件差,中国农村地区蛔虫病高发,感染率曾达到70%。那时,人们经常能在大便里发现白色的虫体,严重感染者,甚至会呕吐出活生生的蛔虫。可想而知,成群结队的蛔虫在体内“游荡”,会给人带来剧烈的腹痛、肿胀等症状。蛔虫到底长什么样子?它们通体呈现白色或淡黄色,体表光滑,具有细微的横纹,和蚯蚓一样具有细长柔软的身体,可伸缩长度达10-35厘米。但是蛔虫没有蚯蚓那样明显突出的头部,雄虫尾部常常卷曲,而雌虫则保持笔直的身形。蛔虫的生命周期与繁殖方式十分独特,它以卵的形式进入人体,在小肠内孵化为幼虫,经过两次蜕皮后成长为成虫。一条雌虫每日可排出数十万颗微小的卵,这些卵可在人体内外繁殖。当人误食含有虫卵的食物或水源时,虫卵即通过消化道入侵人体。虽然蛔虫卵可抵御胃酸的侵蚀,但部分幼虫也会随血液流动,进入人体肝脏、肺部等部位,这使蛔虫可在人体内存活1年左右,并大量繁殖。蛔虫之所以能够如此“得心应手”地寄生在人体内,关键就在它那抗酸抗碱的“装甲”之上,这层保护膜让蛔虫能顺利通过胃酸进到小肠,并在此繁衍生息。如果一个人体内有上百条蛔虫的话,那么每天就要面对十几万颗虫卵的“洗礼”,虫卵会在肠壁上孵化,幼虫则可乘血液到达各个部位,有时甚至会爬到人的呼吸道。蛔虫的危害蛔虫进入人们的体内的话,那么它就会把肠道当成“自助餐厅”,想吃什么吃什么。要知道,蛔虫可是见缝插针的,逮着机会就往人的身体里面钻。蛔虫能够通过受污染的水源进入人体,在肠道寄生生息。根据科学研究,蛔虫卵经常附着在食物或者水源中,如果人直接饮用了受污染的水,或者没有充分煮熟就食用了带有蛔虫卵的食物,这些卵就会进入人的肠胃,并在适宜的温度下孵化。新孵化的幼虫会钻入肠壁,经过淋巴、肝脏等器官,最终回到肠道内生长,一旦蛔虫大量聚集在肠道,就会对人体造成严重危害。一旦蛔虫侵入肠道,它们就会大量吸收人体营养,导致人出现严重的营养不良。根据病人反映,感染蛔虫后,他们感到非常虚弱,四肢无力,长期无法摄取足够营养。而且蛔虫还会破坏肠道组织,造成剧烈腹痛,使人完全失去食欲,滋生过多的蛔虫还会爬到眼球,导致人终身失明,一些感染者由于视力下降,最终只能靠摸索生活。一般来说,儿童的抵抗力是比较差的,往往更容易受到蛔虫的侵害。根据数据来看,儿童的感染率明显高于成年人,而且蛔虫还会严重阻碍儿童身体的正常生长,大脑和器官的发育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。一些严重感染的儿童,身高和体重的增长都会明显滞后,智力也受到影响,严重感染还会让孩子脸色苍白、消瘦不堪。不仅儿童,孕妇感染蛔虫也极其危险。蛔虫会大量夺取母体营养,严重影响胎儿发育,数据显示,感染蛔虫的孕妇更容易导致早产或死胎,这对母子健康的双重打击令人不寒而栗。据报道,一些贫困地区由于蛔虫感染严重,导致该地区婴儿和孕妇死亡率居高不下。上世纪七八十年代,一种色彩缤纷、造型可爱的“糖果”出现在每个孩子的生活中——宝塔糖。那时候的小朋友们,哪怕家境再富裕,也很少有机会吃到太多糖果。一年到头,能撅着小嘴吮着糖吃的日子屈指可数,所以,当老师送上一颗颗五颜六色的宝塔糖时,整个教室里都洋溢着孩子们的欢笑和雀跃。其实,这种外表可爱的“糖果”,并不是普通的糖果,而是一种祛蛔药。宝塔糖上世纪六七十年代,蛔虫病在我国儿童中广泛流行。统计数据显示,当时儿童的感染率竟高达70%,每四个孩子里就有三个带原,为了控制疾病传播,学校采取了定期集体给学生服药的措施。刚开始的时候,学校使用的驱虫药味道很苦,孩子们见了便往后缩。于是一位医生提出,可以考虑用糖浆或蜜饯掩盖药物的苦味,并制作成吸引孩子的形状,这个提议得到采纳之后,各种造型的宝塔糖因此诞生,深受孩子欢迎。服下宝塔糖后,药效发挥,蛔虫会被药物麻痹,最终随粪便排出体外。老师们为了检验效果,会要求学生回家后检查大便中的蛔虫数量,一些胆小的孩子,次日哭丧着脸说自己一条虫也没看见,担心被同学嘲笑没有服从约定。孩子们给宝塔糖起了各种绰号,有的叫它“小肥羊”,觉得它又小又肥,像只胖乎乎的绵羊,有的叫它“五彩缤纷”,觉得它颜色多彩,像一堆糖果铺,还有的直呼它的药名“蛔蒿素”,显得特别学术。在上个世纪末,由于国家卫生条件改善、饮用水卫生达标,加上人们防病意识增强,蛔虫病发病率大大下降,宝塔糖这种集体防治用药也逐步退出历史舞台,成为了一代人共同的童年记忆。“久经风霜后,虫之归处”随着中国社会的进步发展,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,蛔虫这种寄生虫感染在人群中的情况已明显减少。过去,由于生活条件差,医疗水平落后,农村感染率较高。如今,卫生条件改善,饮食习惯转变,加上有效的驱虫药物出现,使蛔虫的传播受到极大遏制。20世纪50年代,在中国广大贫困落后的农村地区,由于生活非常艰苦,大多数农民住在简陋的泥土房里,连个像样的厕所都没有。他们通常是在屋外随意找个地方排泄,粪便被虫卵污染后直接暴露在外,无数蛔虫就藏身其中。当时的农村儿童,基本上每个人体内都存在蛔虫,患病率高达80%以上。每当季节变换,天气转暖时,躲在土壤中的蛔虫虫卵就会孵化,人们又进入了高发期。那时农村到处都是奄奄一息的瘦子,许多孩子直接被蛔虫病夺去性命,当地人称蛔虫病为“儿童杀手”,极为畏惧。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农业机械化的推进,农村生产力得到解放,人民生活逐步富裕起来。政府和社会各界也开始重视农村卫生条件的改善,村里修建了简易的公共厕所,设置了粪污处理沟渠,不再任意堆放粪便,这减少了蛔虫的传播途径。许多农户改用管井水,不再直接饮用可能受虫卵污染的露天井水,而广大农民提高了卫生意识,学会使用厕所和注意个人卫生。学校更是开设相关课程,教导孩子们洗手、烹饪、饮水的卫生常识,这些都大大降低了蛔虫病的感染风险。紧接着,各地先后建立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,农民看病就医不再需要自己掏钱,节省了大量医药费,各级医院的诊断设备也越来越先进,能更准确检测出蛔虫病症。由于医疗技术进步,驱蛔虫药从最初的“宝塔糖”进化到了更安全有效的西药和中成药,患病农民可以根据医生开具的处方到医院领取驱虫药物,不必再投机使用不明来历的药品。可以说,在生活水平提高,医疗保障到位的今天,蛔虫感染已不再是令人恐惧的“儿童杀手”。但我们也不能掉以轻心,仍需继续加强卫生习惯养成和环境管理,使蛔虫没有机会卷土重来,最终回到它该去的地方——历史长河中。免责声明:文章描述过程、图片都来源于网络,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,无低俗等不良引导。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,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!如有事件存疑部分,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。

本信息由网络用户发布,本站只提供信息展示,内容详情请与官方联系确认。

标签 : 体育健身